自打柯洁在与AlphaGo的人机围棋大战中败北,“人工智能取代XX职业”、“一半人将因人工智能失业”的说法层出不穷。马云也曾经在早稻田大学的演讲中提出:
未来30年之后,人工智能会让机器人变成和人一样,人们一天可能只要工作三四个小时,一周只要工作4天。
马云:人工智能会让机器人和人一样
网络上流传着一个“最有可能被人工智能淘汰的职业名单”,其中“客服”这个职业排在了前列:
Siri 诞生了这么多年,人工智能取代人工客服在技术上早已能够实现,剩下的就是普及化的问题。近两年,这类人工智能客服平台也逐渐成为了互联网行业热门的创业项目,其中某些产品的回答准确率据说已经能达到 97%。
其他上榜的还有速记、司机和电话销售员。
“最有可能和最不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职业”
乍一看,好像很有道理,但仔细想想,人工智能取代人工客服,真的已经实现了吗?
至少目前来说,不行。
/ 天赋不足的人工智能 /
相信大家都尝试过与人工智能对话,在这些对话中,人工智能并不能完全理解人的意图,并提供相应的服务。我们拿2012年Siri的表现来举例:
Siri:我能帮你做什么?
用户:Siri,我现在有严重的出血,请你帮我叫救护车(call me an ambulance)
Siri:好的,从现在起,我会称呼您为“救护车”,好吗?(call you “An Ambulance”)
在这个例子中,Siri所“理解”的意思与用户的本意相去甚远。因“Call”这个词既有“呼叫…”的意思,同样也有“称呼某人/某物为…”的意思。Siri自身的算法没有精准定位用于的意图,最终闹了笑话。这样的多义词在人类语言中比比皆是,比如下面一组对话:
你什么意思?
意思意思。
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小意思小意思。
虽然每句话都有“意思”两个字,但每句话中的“意思”都有不同涵义。
对于人类来说,理解不同语境下的多义词、同义词,甚至读懂潜台词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儿,但对机器来说,确是一个艰难的任务。
当然这是2012年的案例,当时的自然语言理解技术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在2016年的媒体报道中,Siri已经真正地帮助一位母亲叫救护车,从而拯救了一个婴儿。
《纽约客》杂志封面:未来机器人会垄断所有职业,除了乞丐
虽然人工智能没有像人类一样的“天赋”,但足以应对一些简单的问询和重复的话术,再加上人工智能经过训练之后会越来越聪明,考虑到现在逐渐消失的人口红利和飙升的人力成本,企业越来越把“节流”的重点放在用机器替代人工上,也就是用智能客服取代花销巨大的人工客服。
/ 智能客服的天然优势 /
客服行业一直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电商、通信、金融等行业,客服部门可以达到数千人。客服担任着企业与客户沟通的桥梁,在整个商业闭环中,起到纽带作用。
客服的角色虽然重要,但简单、重复的工作占据客服个体的工作比重很大。
互联网公司的外包客服
这部分简单、重复的工作,完全可以由不知疲倦的智能客服来完成,这是智能客服的天然优势。
目前智能客服已经被大范围的商用,百度 DuerOS、阿里 AliGenie、腾讯云小微,奇点机智对话流、思必驰 DUI 开放平台、云知声 Unisound 等对话平台都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为企业提供智能交互解决方案。
目前根据一份智能聊天客服机器人数据分析表明,据统计,智能客服可以解决85%的常见客服问题,而一个机器人坐席的花费只相当于一个人工坐席的10%。
换句话说,人工智能不能完全代替人工客服,但能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人工,并且给企业节省巨大的开销。
/ 智能客服与人工客服的强强联合 /
这可能会给一部分人带来恐慌,但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
作为密集劳动型产业,许多从业人员要日复一日、长时间高效率地回答用户简单的问题,而且经常成为客户的“出气筒”。机器可以把人从简单、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鼓励人们去从事更复杂和更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中去,思考服务如何产生更大的价值,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
人工客服最大的优点就是灵活和具备思考能力,进而提供良好的互动,甚至主动去了解、挖掘客户潜在的需求,这是智能客服触达不到的。
人工客服与智能客服强强联合
人工客服给用户带来个性化的服务,智能客服则负责减轻人工客服的工作量,帮助人工客服做出更科学的决策,同时减轻企业的人力成本负担,人工客服与智能客服强强联合,这就是智能客服最大价值所在。
1个彩蛋
马云:
未来人工智能取代人类,人们一天可能只要工作三、四个小时,一周只要工作4天。
网友A:
真的不用,不加班就行!
网友B:
不用30年,现在就不想上班了…
网友C:
现在的996,是为了30年后依然每天工作3-4个小时…
点赞(2)
说点什么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