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ToB行业头条 (ID:wwwqifu)
作者 / 江一 · 编辑 / 李晓松 瑞雪
应对:有选择才有机会,稳中求进的原则是什么?
今天我会尽量地把我觉得旁枝末节、对我们战略决策没有那么大现实意义的东西省略掉,尽可能的把底层逻辑讲的更多讲的更清楚。
宏观政策对目前公司的发展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这是我们目前比较关注的点。从过去的十年来看,今天的机会多了10倍,但竞争却多了百倍。因此,选择、战略能力比执行更重要。
特别是在周期叠加的拐点时刻,取舍排序、资源分配,对于大家来讲更重要。以此来发现高的价值区,加大收益和时间精力的比值。所以我们要往头部看,把目光聚焦最核心且最能影响大局的点,这件事非常难,但也最有价值。
收益不仅跟能力相关,更与战略相关。固守过去的优势恰恰是最没优势的,特别是在变量的环境下,切忌盲目跟风,思考差异化优势才能拔得头筹。
高手一般都是在高价值领域持续做正确动作的人。泰德·威廉斯在《击打的科学》中写道,高击打率的秘诀不是每个球都要打,而是正确的击打处在“关键区”的球,忽略其他区域,懂得放弃,聚焦到核心的20%,才能赢得比赛。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二八法则。
——
从宏观来讲,疫情之下的ToB行业从业者,需要做决策的点在哪儿?
宏观驱动都是以正确判断经济周期的阶段为前提的。宏观跟大家有什么关系?
两个增长区,一是个人的增长红利,二是公司的增长红利。
个人的增长红利:宏观趋势的收益、周期红利、城市红利区域收益、资产红利、资产配置的收益,最后就是运气。
简单说一下个人,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关注最多的,城市区域红利和资产红利其实就是房产。
未来房价会涨吗?
不会。
会跌吗?
会。
会暴跌吗?
不会。
最近讲的比较多的内循环战略,并不是不要外贸,而是不受外贸影响,靠自己的内需拉动,和消费带动,就能够产生持续的增长,一定会出来一系列的政策。
倒推一下,拉动内需满足GDP增长的需求,因为只有稳定房价,房价持续下降才能释放内需,现在你赚的那点钱都还了房贷了,什么钱都不敢花,所以把房价控制住了就等于放开了消费的龙头。
企业增长区的红利:宏观经济增长红利、产业环境增长红利、模式增长红利和运营增长红利。
所以回过头再看宏观环境的时候,最重要的看什么?
第一个是货币政策,第二个是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直接决定了钱从哪来,钱有多少,钱放在哪里,从哪个区间去获取,从哪个管道去拿到,怎么去拥有。
2015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2016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2017年货币政策要保持灵活中性,2018年资本寒冬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松紧适度,管好货币的总闸门,2019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满足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内的需求。
2020年就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这是放水的信号。
再看财政政策。2016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举个例子,财政政策比较好理解的就是政府会投入多少钱到公共设施,比如说对基建、房产企业的支持政策。头部企业得到财政政策支持后会缓释到方方面面。
所以财政政策好的时候,大家的钱就赚得容易,从头部行业直接穿透到下面,多多少少会剩一些。
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应该是七月十几号出来的。为什么要讲宏观数据?一方面是大家都非常关心这件事情,另外一方面就是今年看数据会有很多非常规的地方。
——
让我们看一组数据,可以把它看作是对2020上半年的一个总结。
GDP:二季度中国的GDP增速是3.2%。你如果从负面解读,3.2%比去年同期低了差不多一半,去年大概是6.1%还是6.2%,我不太记得具体的数字。但是你要从正面来解读,一季度经济增速是负6.8%,二季度是反负为正,所以环比的增速是10%以上。所以共识不一定是事实,不要被情绪面影响,要务实客观。
预测,按照这个增速的话,上半年GDP总额大概是40.92万亿左右。去年同期大概是41.57万亿。这么算下来,今年上半年的GDP总额只比去年少了0.65万亿,也就是6500亿,但去年上半年经济增速大概是4%,总额是40万亿的话,一般我们要保证6%左右的增速,今年应该比去年多2.4万亿。一里一外,少掉了2.4万亿,再加上比去年还少的0.65万亿,那么就是3万亿。所以这就不是个小数目了。也印证了3月份我采访预测的上半年要亏掉3万亿,基本数据能对的上。
德国二季度的GDP数据大概是-11.7%。而美国二季度GDP暴跌34.8%,创下了1940年以来的最低纪录。国内媒体像捡到了宝,各种兴奋。但是事实是统计口径是不一样的,美国的数据口径和德国、中国是不一样的。它是按照环比,也就是季度的数据,然后把它算成年度的同比。也就是用本季度实际下行的同比下降的速度,把它放到四个季度叠加,按照这个速度累加算出来的。所以统一的口径,美国的GDP大概也就是下降了10%左右。
拿上面的例子来看,信号是需要识别的,95%以上其实是阻碍识别的噪音。
——
如何识别噪音,提升洞察力?
目前噪音特别多,只有更清晰得识别信号和噪音,才能把握机会,脱颖而出。
识别信号中的噪音,第一个是识别信息的来源动机。古罗马哲学家说过,想要获得真正的信息,不能老是揣着手在岸上吆喝,必须入局,必须做实盘游戏,不能纸上谈兵。
第二个就是信息的时效性。信息流通是需要时间的,回顾历史总比预测未来简单100倍,看数据、找资料得出的答案虽然相对唯一但比较正确,可是预测未来永远不会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比如一个人根据研报再去买股肯定晚了。所以我一般只看内容、数据,不看结论。
第三个就是信息的趋同性。如果一个人接受的信息都是单向的,自己和大众一样,不能独立思考,这样是没办法获得超额收益的。只有把自己抽离在外,才能在好项目里发现风险,在坏项目里发现机会。
第四个就是信息的客观性。所有券商的研报95%都是推荐的,所以看他们的结论是没有用的,只能看数据。可以学一下Python的课程,进行数据抓取、分析,呈现,保证信息的客观性。
系统动力学家德内拉·梅多斯曾经说过,真正深刻且不寻常的洞察力来自于观察系统如何决定自己的行为。
先考虑风险,再考虑代价,再考虑持续,最后考虑利益,这是应该考虑的次序,要做一些唯备东风,万事皆无的事。
言归正传,2020政府工作报告的主基调是谨慎宽松。怕放水放得太多,资金效率会低,所以宽松的路径是小步迭代试错。在考虑到不确定的情况下,动态调整增长目标函数。
——
不提出GDP经济目标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不放弃留弹性,为下一次预调留足空间。如果有问题就持续得往里面加满。
比如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就业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
稳定就业的根本途径需要以经济增长来支撑,所以就业指标和GDP直接挂钩,怎么挂?
以2019年的数据为例,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带动新增就业200万左右。今年制定了900万以上新增就业目标,相当于GDP要到4.5%。
稳健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2020年增速不论达到12%还是15%,都明显高于去年,因为政策还会调。
所以最差的预期是4.5%,大家不用太慌。宽松,但是我们也得审慎,用迭代试错的方法调整政策,去应对全球的不确定性。
疫情常态化内循环的今天,各个政府实行减免税费的政策,今年的财政收入将整体下降,所以接下来地方政府估计要过苦日子,要开源节流。
目前信息化公司或者智慧城市集成商,如果有垫资业务,可能需要注意回款周期会非常慢。
货币宽松政策会因为避险情绪继续推升股值,这些跟我们有什么关系?举个例子,今年VC行情不是很好,那可以拿谁的钱呢?
拿上市公司或者产业资本的钱,他们的二级市场都比较火,都很有钱。当世界建立新的秩序和规则以后,通常会有一个和平繁荣的时期。人们习惯了经济增长后,开始押注繁荣会一直持续,甚至加杠杆。
比如说房地产,不断加杠杆,随着繁荣程度增加,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泡沫就膨胀了。
与此同时,内部冲突进一步加剧,人们要求以某种和平或者暴力的方式去重新分配财富。
改革或者战争会加速泡沫走向破灭,催生债务危机,经济危机导致国内和国际秩序重新调整,最终会产生新的赢家和新的输家。
印钞和信贷扩张的阶段过了之后,市场会进入很痛苦但却是必不可少的改革阶段。
在财富再分配的节点上,战略布局决定了未来10年的结果。所以今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水岭。
我们再来看几个2020上半年数据:
新订单实现回升,但是回升和复苏主要集中在大中型企业。
疫情损失在3万亿,占去年GDP总量的2%左右,二、三产业持续受冲击最大。工业生产持续恢复,但集中在中大型企业,小规模企业现金流压力更高。
宏观的基本面:目前的政策底线,是保障疫情不二次爆发,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在此基础上,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目标,目前并没有放弃经济翻番的任务。为实现经济翻番任务,后面两个季度的增速要在8%以上。预计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高科技产业,都会有明显发力。
宏观主要是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持续宽松,财政政策有更大空间。
中美:竞争摩擦,格局不变
影响:比如,货币宽松继续推升估值,政策干预中期回暖,科创走势就不错,科创因为新开没办法做环比,只看创业版,换手率接近历史高位,政策干预及货币宽松及外资避险需求,驱动中期流动性及估值回暖。上市公司的买单能力强。
比如,新基建,主要包括5G衍生机会、新能源汽车、IDC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快速消费品几大领域,涉及诸多产业链的机会。
而我们始终坚信,疫情不影响基本面,只影响情绪面。所以,当下要分析情绪面起了多大的作用,大概影响多长时间。
目前中国的环境是,金融市场市场强干预不会垮的,基本上没什么太大的问题。只要退出通道是清晰的,便是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投资方都至少要做一个中观决策,如果全搞短期的话,获取信息和决策的时间本来就是晚的。
大环境下,外需其实是萎缩了,而内需面对恶劣的国际形势,中国肯定也没办法独善其身,所以当下要以比较确定的战略对抗不确定的时间。
——
80%的VC会倒下。
2019年VC的机构裁员是65%,机构投资下降47%,机构募资下降了90%。
2020年,Q1募资金额同比-19.8%;Q2募资金额同比-36.5%;
2020年,H1投资数量-32.8%;
2020年,H1投资金额-21.5%;
投资机构这些数据意味着可能有80%的VC会倒掉。
他们为什么会没有钱了?
5.高净值个人更青睐投资单项目,受P2P暴雷及资产流动性影响,偏好避险。
对行业的影响是什么?头部效应加剧,长尾小GP出局或转型,美元项目估值调整滞后人民币等,如果不是行业头部企业,应该把安全边界扩宽一点。
边界是什么?就是自由现金流。反观人类史,都是在泡沫生长和碎裂中前行。所以我们要学会洞察周期,探寻本质,产业数字化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如何顺势而为?
我们看公司,第一点就是看公司发展的逻辑与长期趋势是否一致。面对大势和变量,求存价值排序第一。第二我们更看重什么呢?要在有鱼的地方钓鱼,一定是在高价值区的,不在高价值区的话,越做越错。
战略其实就是选车道,这远比开什么车、谁来开、重要的多。
创新的方向也是一样,比创新更重要的,是企业对创新的选择。
再来看看产业,2020年H1投资:
5、机械制造
5、互联网(-38.8%)
5、化工原料及加工(-59.3%)
其实我们看标的逻辑比较简单。按二级市场流通的标准去看一级市场流通性市场性。
第一点,看公司的发展逻辑符合不符合长期趋势。第二点,安全边际和增长在哪里?
举个例子,我们从一家公司2019年和2020年一季报表就可以推到2020年全年。能推到什么?能推到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的 PE就是市盈率,要看整体行业的机会在哪里,去看那些高PE公司是如何驱动的,这可能就是机会。
比如疫情期间线上办公火了,机会有,但坑也会有。
坑在哪里?企业获得了大量长尾客户,但聚焦点不清晰,这就需要更多冗余成本去交付和服务。
概率优势如何积累?
有一句话说,一个对行业只了解5%的人,看什么都是机会,一个对行业了解20%的人,看什么都是坑。
毫无疑问,现在的时间节点对投资机构、创业公司来讲,就是最佳时机。
轻模式日渐式微,重模式将厚积薄发,消费互联网挑战日增。
想要抓住最佳时机,就需要全链条提升产业效率。打穿产业链条,基于产业视角做深,从产品研发、设计、营销、品牌、渠道各个方面聚焦核心点。
主要实现路径有价值创造、产业深化、中台赋能。
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来讲,从工具到效果评价指标转向规模收入和经营效率。交易成本极速下降,成本结构发生变化,风险的利益口径和甲方绑定,筛选出更有价值的公司。
产业深化,就是从通用到垂直,以强场景的端为切入的合作方式形成边界延展成为趋势,比如ISV的核心并不是技术而是与垂直场景的磨合。
中台赋能,重构成本结构,实现全业务线数据化、智能化、可复用。
本质其实就是根据内外需求将数据转化为数据资产,实现增值提升效率和商业变现。
——
以下是我总结的不变的十大预判:
10.长期主义,在不确定中确定,不高估两年,不低估十年,长期来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短期可以耍花招,长期不会。
稳中求进的原则是什么?
穿越周期的三个建议:1、广积粮 2、顺大势 3、高筑墙(排名分先后)这分别对应着资本策略、宏观策略、运营策略。
广集粮就要高度重视现金流,特别是ToB企业,今年出现不少应收账款变坏账的情况,没有公司是缺利润缺死的,很多公司是被现金流拖死的,所以对于必须要融资的企业来说,一定不要在乎估值。
对于不缺钱的公司,建议做融资。在下行市场,融资有一定的马太效应。在一个周期里,逆势也可以融到非常多的钱。所以我们相信头部公司一定可以得到更好的定价。
对于投资公司而言,现金储备保证在下行市场做更激进的融资和投资,在逆势中得到加速扩张。
因为疫情过后的赛道不会太拥挤,所以希望大家在资本市场转折的关键点,在新旧产业动能转换的拐点上,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
要想清楚一点,你赚的是什么钱,谁的钱,要学会战略性放弃非核心客户。
另外,创新红利对一个企业来说也很重要,唯有创新,才能不同;唯有不同,才有高利。而比创新更重要的是,企业对创新的选择。战略就是选车道,这比开什么车、谁来开更重要。
战略前瞻性的原则就要求我们想办法获取真正有价值的信息,罗列更多看不见的选项,做价值排序、精准分配。
基于宏观周期找到新机遇下最新产生的稀缺事物,并努力掌握在手中,形成壁垒,从而把窗口机遇转变成持续发展的机会,并演化成可行的商业模式。
目前,在大部分人对市场预判如此模糊的情况下,能独善其身就不错了。所以要去做预判,核心还是要看信息面有多宽。
目前产业资本赋能本质上就是调整成本结构,实现客户共享、成本共享、技术共享、渠道共享、竞争者共享。
——
VC或者投资人对公司的影响和帮助来自三个方面,要主动获取:
一是战略,创始人天天在干活,可能时间没有太多的时间,可能会有他看不到的地方,我们提醒或者帮他把整个全景理清楚,提供相应的数据。
二是找人,如果投资人有垂直和产业的背景优势,找人就容易了。
三是提供技术帮助。产业应用、底层技术这两个方向是我们目前关注的点。
时间不多了,或许大家觉得今年特别的困难,但是还是想送给大家一句话:Success consists of getting up just one more time than you fall。
成功就是你爬起来的次数比你跌到的次数多一次。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给你带来帮助,谢谢。
---------
点赞(0)
说点什么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