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服观察】一周拿下近10亿订单,京东暗中“to B”

来源:深响

作者:王舷歌


曾有一篇名为《微软失去的十年》的著名文章指出微软过去不断被谷歌、Facebook和苹果在各个领域所超越,这些企业革新了社交媒体技术体验。


但就在最近,微软重新超越苹果成为了全球市值第一的公司。华尔街分析师们认为微软最新财报大超预期,其中企业级软件和云服务表现格外突出,未来需求依然强劲。


微软近十年股价走势


再看国内,腾讯吹响“产业互联网”号角,百度喊出“AI to B”,阿里拥有阿里云和B2B电商等阵地,另一家电商京东也在上周动作频频,仅媒体公开报道的签约企业客户订单就有近10亿。


在C端红利越来越少的今天,各种目光都转移到了企业级服务上。不过,都是to B,核心都在提高企业的效率上,但落脚点却各有不同。


- 1 -

“硬”to B


to B的最热门领域当属以云计算、AI、IoT为代表的“硬”解决方案了。


以云为例,数据、算法、算力三个核心要素迎来周期共振,全球IT产业已经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同时一边是数据的爆炸式增长,一边是摩尔定律放缓带来的IT计算能力增速的放缓。企业市场对计算能力的旺盛需求、成本效率关注,正推动云计算板块成为全球市场中长期最为确定性的产业机会之一。


最典型的例子是阿里云,其2017年营收破百亿。在最近亚马逊的AWS re:Invent2018 大会上,亚马逊云的CEO还透露了亚马逊云市场份额第一,而微软、阿里云分列第二第三,超过了谷歌和IBM。


当然还有腾讯云、百度云、金山云、京东云、网易云等,清一色大公司背景。


图片来源:艾瑞


因此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是——这是一个非常“重”的领域,一方面成本要素包括了采购服务器、交换机等硬件成本,电力成本,IP和带宽等网络成本,闲置成本,高薪的云计算人员人力成本,以及品宣等市场成本;另一方面,研发费用奇高无比。


AI和IoT的to B也与云计算类似,市场规模和前景都非常大,只是相伴的是成本也非常高,前期投入和长期投入都很大。


- 2 -

“软” to B


另一种to B,则没有那么“硬”。


类似京东这样看上去非常“toC”的公司在B端的布局思路很清晰,它并不是“另起炉灶”地去投入一些不确定的领域,更多的是结合自身在to C业务积累下来的数据、业务能力,将自身高效化的方法论产品化、解决方案化,再将其提供给其他企业,从而带来立竿见影的效率提升。


这样的模式看似门槛较低,京东却通过技术建立更深层级价值链接、资源打通,构建起属于自己的“护城河”。


比如京东的企业采购业务。仔细来看,其实是离不开京东之前在电商、技术、供应链、金融等方面的积累。


拆分其智能采购的七大环节,我们都能看到京东在过去C端业务以及其他业务的能力外显:


  • 在采购预算环节,可通过大数据辅助预算编制;

  • 在采购计划环节,可实现采购清单与采购计划自动匹配;

  • 在商品选购环节,可实现商品智能搜索与在线比价;

  • 在订单配送环节完成出库信息、配送信息、签收信息的实时同步;

  • 在合同签收环节,可通过电子合同、电子签章等方式实现在线验收;

  • 在对账支付环节,可自动申请支付、自动对账、电子发票自动开具;

  • 在资产入库环节,可自动申请入库;

  • 在售后服务环节,能实现在线售后与智能客服。


所以,京东的2B策略,侧重的是与原有的商业逻辑的衔接,即从C端供应商品的平台,向B端企业在线采购延伸。



回顾上周京东刚刚完成的四笔“企业业务”,交易合作对象包括中国移动、奇瑞捷豹路虎、中国三峡集团和上海华能电商公司,总金额近10亿元。核心交易内容正是京东替这四家公司做企业采购管理,包括非生产性物资和MRO类工业品在线采购。


其中,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是国内非常有代表性的电力企业之一,发电装机容量位居世界第二、亚洲第一。


而上海华能电商实际上是华能集团旗下的市场化改革试点单位,其深耕的是能源供应链、工业备品备件等B2B大宗商品领域,对接国内百家大中型电厂以及相关单位的原辅料采购,同时为客户提供智能物流、供应链金融、电商交易、大数据应用等一站式、平台化集成服务。


这次合作相当于京东工业品为上海华能电商引入覆盖劳保用品、仪器仪表、电线电缆、低压电器等品类超过300万工业品SKU,补充上海华能电商公司MRO等工业品的采购能力。


但反过来说,由于服务的对象变了,to B的生意对于效率、透明、成本优化的要求更高,这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工业品采购在品质这方面的要求就格外高。


因为这些工业品将服务的是作为电力、煤炭等保证国家生产安全的命脉产业——能源企业。


而京东工业品采取的自营和厂直模式,以近乎严苛的品牌商筛选门槛和货品出仓二次检测制度,能够有效从源头上保证上海华能电商公司的正品采购体验。


除了工业品采购本身和京东商城C端电商平台能实现基础设施共享,较高的毛利率也是京东集团企业采购全链条服务的考虑因素,而这也正好符合京东的“盈利周期”考量。


京东集团相关负责人曾表示,“我们对企业业务的定义,还是以企业采购为核心的全链条服务。就模式而言,京东更专注于技术在企业级市场的应用。”


另一个案例是京东企业购和江苏移动的签约。


事实上,中国通信市场已经逐步进入成熟期,市场竞争焦点由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渠道将更多地承担存量客户维系和价值提升相关的功能。流量漫游费取消后,运营商的零售改革从线上线下全渠道开始,渠道的存在形态、销售内容、组织形式正在发生更大的变革。


京东与江苏移动签约,相当于是要为江苏全省2万家移动营业厅及线下门店提供智能零售解决方案,同时提供京东智能采购、供应链、大数据等技术,帮助江苏移动打造零售渠道线上线下一体性服务体验。


具体来看,京东企业购与江苏移动爱订货平台打通后,省内各营业厅可随时使用电脑、手机同步下单采购与补货,京东将商品配送给门店。


京东提供的智能零售解决方案还包括商品展示、商品售卖、互动体验、场景构建、店面管理、选品补货等。同时,借助京东在大数据、预测算法、等方面的智能计算能力,引入销售预测、智能选品、仓配布局、智能补货等智能供应链技术,可大幅提升江苏省内营业厅的运营管理水平和效率。



据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联合中国电子报社发布的《中国企业电商化采购发展报告(2017)》显示,电商化采购在企业级电商市场表现活跃,其中京东企业购以48.6%的份额占据企业级电商市场首位。


市场地位不言而喻。


其实,相比于“硬”to B的云、AI、IoT,更加聚焦于“软”系统的企业服务普适性更强,是每个存续企业都可以用到的效率升级手段。而除了技术层面的效率提升,还带来了经验、方法论层面的优化。


当然, 从商业模式来说,软件服务也是更为健康的。


“企业服务软件基本不怎么烧钱,不像消费互联网需要融很多钱,”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在最近的一次公开活动中表示,互联网现在要开始为更多传统行业赋能,进行转型升级、提高效率,这当中有很多机会。


分享到

点赞(1)

说点什么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