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ToB行业头条 (ID:wwwqifu)
作者 / 樊航
亚马逊开辟了平台电商的未来,Shopify则另辟蹊径选择为品牌构建专属于自己的在线商城,尽管运营模式不同,但两者都有美好的未来。
既然有了亚马逊,为何还有商家转到Shopify?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这像是商户从集贸市场,搬到自营的商务楼,即不受第三方束缚(本质是交租金付过路费),还能通过建自主品牌获取更多利润空间。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在有淘宝、京东、拼多多这样用户月活数亿,GMV数万亿的第三方平台情况下,主张去中心化的微信生态仅仅小程序电商GMV也搞到了两三万亿(几乎没有平台租金)。当然,放到2022年双十一后再来看这个问题,可能更值得玩味。在目前产业结构调整及国际宏观形势下,作为一次已经接近万亿规模的零售业大促,商家和平台更多是追求有质量的增长,也就是盈利性更好地增长。所以不再被公开的GMV背后,是从618开始就逐渐卷不动的电商平台。
卷不动的平台背后,则是“要利润”超过“要销量和增速”的商家,并且更值得重视的是,捂紧口袋的更理性的消费者群体。
从这个维度看,当供给方和需求方双双都转向希望更“高质量发展”时,品牌真的是时候需要好好思考下,“可持续增长”这个话题了。
中心化 VS 去中心化:
看眼前,但更要看趋势
所以会看到,这两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启了全渠道零售布局。它们不仅进驻线下商超百货,拥有自己的线下直营门店或者加盟商,也积极入驻各大中心化的电商平台,更在以微信为代表的去中心化商业场景中自建商城,DTC、私域,总之什么能带来增长,尤其是可持续的增长,他们就更关注什么。本质上,零售电商领域品牌方去探索新业态、新玩法、拓展新客群的主要目的是取得业务增长,尤其是在微信小程序、小红书、抖音、快手等电商零售新业态、新形势带动下,无论哪个品牌方都寄希望于线上新渠道带来新增长,包括通过搭建和试水新渠道去直接触达客户。但数字化的商业尤其是去中心化商业,可不是招个运营拉几个企微群就了事了(除非你只是街边一家独立的奶茶店)。
对稍具规模尤其是中大规模的品牌而言,如果抛开最后台的原材料供应链和生产制造不谈,还需要关注从渠道管理,到终端门店和导购管理,再到线上线下客户管理,会员管理,营销获客及促销、促复购,客户分析洞察等环节。
如果说中心化电商平台对应的数字化更多是营销数字化,那么对应去中心化平台的数字化,意味着品牌在拥有更多自主权的同时,所涉及的数字化深度、所需要的数字化能力和要求都更高。本来,完美的场景是,品牌方将线下运营模式复刻至线上,通过使用一套完整的系统,在该系统内以数据为核心,通过人工智能、云化服务等手段,产生新的价值创造点,实现组织业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会发现,绝大多数品牌方在最初都是基于不断发展的业务需求“逐步”建立系统,并不直接站在企业整体运营发展的角度,比如营销软件有帮助就去购买营销软件,需要CRM就去搭建CRM,门店要上云就买商城,整体下来企业内部软件部署会越来越多。当然小型企业因为业务简单,需求简单,并不存在这方面的困扰,但对大中型企业而言,则会面临着要么“个性化需求无法高效满足、现有系统难以支撑复杂业务及组织形态、难以快速响应业务变化”,要么“工具多但效率不增反降、多渠道经营用户数据没有归拢、数据资产难以沉淀及数据孤岛”两种典型的商业痛点。由此来看,点状、零散的数字化系统不仅难以解决老问题,很可能还会制造新矛盾。痛点存在,企业自身为何解决不了或很难解决呢?可能存在多个原因,一是成本问题,单说CRM、营销工具、内部各系统的联通成本甚至有可能实际比买工具本身更高,连接加上工具的双重成本之下,企业的整体投入产出比会严重收缩。另外少数大型企业可能有预算自建,但大多数中腰部企业并没有太多预算。二是时间问题,当然时间也是成本的一部分,品牌建立一套系统的时间保守估计在两年或者更长,在拼效率的电商零售领域,没有品牌愿意错过这样的时机。当然还有能力问题,是否有足够的人才去搭建这样的数字化基础设施,这些问题都成为品牌无法更好经营生意的桎梏。因此,品牌方可能更需要一个数智赋能平台,一个类似于树根互联的行业基础设施或者一个可以被共享的底座。这个平台首先要有足够的业务量级维持自身持久发展,同时要有能力开放以帮助更多跨行业的伙伴。有了这个平台,不同类型企业可以按自身需求获取满足数字化经营诉求的产品、技术、服务等,同时更重要的是基于这个系统企业可以从底层打通数字化业务,让各种经营数据,业务数据成为可以流动和真正被使用的企业资产,有点“数治”和“数智”企业的味道,从而让企业的数字化升级更可续,数字化商业增长更可预期且可持续。
建设数字基座
才能解决行业“真问题”
「ToB行业头条」观察到,SaaS企业微盟最近的一个业务布局,值得重点关注。经过近半年的公开测试后,微盟在10月底推出了WOS新商业操作系统。公开资料显示,WOS之所以被定义为商业操作系统,在于其设计架构整合了三层平台:一个提供数字集成的SaaS平台,一个数字能力共享的PaaS平台,以及一个用于数字生态创新的共享平台。也就是涉及企业数字化商业布局和经营发展的方方面面,都被囊括其中。微盟方面表示,这是一套迭代快、集成强、可扩展、灵活自定义的商业操作系统,其目的是要更高效、更低成本的解决不同规模和不同类型企业数字业务发展和创新的需求,而且是专门面向去中心化商业形态的。那么,微盟WOS,可以实现我们上面提到的比较理想化的企业数字化商业目标吗?根据微盟CTO黄骏伟透露:“客户已经给我们提出了很多类似以上问题的解决需求,这是推动微盟做WOS的很重要的初心”。比如多系统联通的问题,为企业降低成本,提升连接效率是微盟打造WOS的第一个出发点。再比如,对那些跨区域、多品类、多品牌,线下渠道直营、经销模式混合,也即“组织结构和经营”相对复杂的集团型企业来说,其“个性化”需求尤为突出。仅以其组织架构维度为例,涉及对集团-品牌-区域-楼层-门店-自提点等在内复杂架构链路的数字化虚拟重塑,又比如针对企业多个品牌在同一区域或面向同一人群的数字化业务展开等,类似的经营和分析场景“不胜枚举”。也因此,这些“大客户”对于SaaS产品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要求进一步提高,非常需要用更先进的系统承载这种灵活性和复杂性。在这种背景下,用黄骏伟的话说,“WOS解决的是数字商业应用创新的问题,在去中心化的场景中,如何更加‘直接和高效’地解决不同类型客户的业务创新,进而促发足够多的客户使用(某个SaaS应用),最终降低应用开发成本,这才是WOS的本质逻辑。”所以可以理解为,如果把过去微盟在企业服务领域布局SaaS产品矩阵看作是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建设”,那WOS新商业操作系统更像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次进化或者说升级,即为企业更一体化去布局和经营数字化商业构建了一套“系统基建”或者说“技术底座”。
从服务商到行业发展推动者
携手各方释放发展红利
首先,在中国做ToB尤其是SaaS一直是又苦又难的,企业级服务市场唯一的好处是赛道够宽市场够大,同时这还是一场马拉松。从微盟自身看,经过过去八九年的积累,已经服务了超过10万家企业用户,而且近年来不断有机会服务更多“大公司”,考虑到大企业在业务个性化和业务创新,以及业务打通等多个维度的需求,微盟要在原来比较好服务中小企业的基础上,同时更好地服务大客户,推进其在财报里重点讲的大客化战略,自身的“能力升级”是必须且迫在眉睫的。所以在「ToB行业头条」看来,WOS新商业操作系统的打造实质上是微盟针对当下内外部问题(微盟自身的能力进化,以及客户和市场的需求推动),为客户、微盟自身以及生态伙伴未来如何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WOS的上线,意味着微盟不再仅仅是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而更多开始扮演行业推动者的角色。
回到整个WOS的三层架构,7+X产品矩阵、PaaS、创新共享平台,都有开放、共享、赋能,共赢共荣的味道。
以SaaS应用集成平台为例,在微盟WOS的7+X产品矩阵中,其中商城、CRM、企微助手、CDP、流量、导购、数据这7大核心自研SaaS产品,可以满足绝大多数企业常规数字化商业经营需求,而在这7大核心能力之后,WOS将“X”部分交给第三方生态合作伙伴,借助生态能力满足企业所需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再看WOS中“数字能力共享的PaaS平台”,其涵盖A-PaaS、B-PaaS、iPaaS、D-PaaS、iDaaS、AI服务、T-PaaS7大平台。其中技术平台层T-PaaS,提供自动化、便捷化服务,包括自动存储备份等应用,使开发者不需要分散精力关注监控、扩容、伸缩、存储、备份等问题,集中于业务创新;集成平台iPaaS则可以通过低代码的方式,将企业内外部不同系统或业务连接到统一平台中,快速搭建系统集成模型,满足企业一体化系统集成需求......考虑到微盟服务的客户数规模,尤其是众多有个性化、业务创新诉求的大客户,那WOS系统中这个“数字能力共享的PaaS平台”的吸引力可想而知。对于众多ISV(第三方独立开发者)和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商家,WOS帮助其拥有了和微盟内部产研近似的开发能力和开发体验,节省开发时间,提高开发效率。WOS还有一层架构是“数字生态创新的共享平台”,其核心是可以同时满足商家标准化、个性化需求。例如,WOS的低代码技术和多元的组件库,能让开发者获得充分的自主开发能力,满足商家千人千面的数字化需求,在大大降低开发门槛的同时,也让企业获取的服务更加具备灵活性。总结起来就是,WOS是微盟已经非常成熟的标准化产品+提供PaaS技术底座支持ISV和品牌商家内部团队实现更高效更个性化开发+和合作伙伴一起构建生态化的业务创新平台,通过“开放平等共享、底层高度抽象、原子化模块设计”等技术理念打造成的一套数字化商业操作系统。基于此,才有可能理解其针对企业尤其是大企业布局和经营数字化商业时,可以同时满足“便捷性和灵活度”以及“个性化、高效率迭代创新”多维需求。如果需要构建全新的行业产品(如:知识付费、母婴商城等),则基于B-PaaS+iPaaS,开发者只需要关注业务实现本身,无需关注底层的交易、支付、数据等能力,也无需关注底层的系统高并发、稳定性、安全性等,可以节约50%-70%开发时间;如果需要现有应用个性化定制,则基于iPaaS、API及SPI,可以很轻松地实现低代码的开发,可以节约一半左右的开发时间;而如果要实现两个小程序”一体化”的体验,即端融合,按照WOS的融合规约进行对接,可以实现两个小程序之间的“无跳出”,极大的提升终端用户的体验。
WOS的背后
是SaaS厂商对未来的探索
“高效管道淘汰低效管道,平台吞噬管道”,美国三位世界顶级研究平台的专家帕克、泰恩和保罗邱达利在共著的《平台革命》一书中写道。如果说管道是串联的,那么平台就是并连的;如果说管道对于资源是集中的,那平台就是分享的;如果说管道是线性价值链,那平台就是一个网络价值链矩阵。微盟推出新商业操作系统,也是头部SaaS厂商向生态化、平台化操作系统进军的信号。一方面,生态内的统一操作系统能解决一体化难题,让企业客户在生态内便捷采购企业所需应用,并且高效实现数据互通。另一方面,生态体系内的多样化软件服务,能够高效快速地满足企业的个性化、复杂化的定制需求。这也是为什么“平台生态”在2022年企业服务领域格外引人注目的原因,各大产业企服厂商、互联网厂商在今年都不约而同把竞争重点放在平台化、生态化竞争上。这个竞赛场中,不少重量级玩家均已抢先布局。比如阿里钉钉宣布,全面开放生态,打造PaaS平台;用友全面升级生态战略,开启生态2.0;金蝶发布金蝶云·苍穹PaaS平台V4.0......再比如国外SaaS巨头Salesforce更是早在2008年就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可以在统一架构上部署应用的PaaS平台——Force.com,建立SaaS平台生态,成为ToB SaaS领域最为成功的先导。回过头再去看Salesforce发展平台生态的路径,早期是将复杂增值功能、小众需求功能放在应用商店,保证核心产品稳定运营下,进一步洞察客户提炼升级,提高产品的易用性,接着联合定制开发伙伴做集成开发、定制开发,形成生态应用,最后通过聚合平台的力量,吸引更多生态伙伴做更深一级的应用开发。当然,能做到并不意味着能做好,平台化、生态化背后,需要研发一整套复杂体系支撑,对企业有极高要求。在「ToB行业头条」看来,要做成WOS,首先需要非常强大的技术能力;其次,必须有非常强的行业号召力;此外,在整个系统构建中还需要有非常核心的主应用、主产品。
微盟的优势在于,在数字商业领域服务超过10万家企业,有八九年的经验和技术沉淀,对众多零售细分行业具备极深的行业know-how。
当然,微盟做WOS这两年,大环境并不友好。不论是整体的经济大环境,还是疫情的反复,以及整个中国企业服务赛道的寒冬。从微盟近两年的财报看,也是顶着巨大资金投入压力在做这件事。但不管如何,历时两年微盟完成了这次进阶,颇有点冬练三九的味道。下一步,WOS要如何走?微盟CTO黄骏伟给出了明确的方向:短期目标是提升WOS上主产品(7+X的7)的产品竞争力,做强WOS的扩展应用生态;长远目标是三方开发者在WOS上,基于WOS客户的需求,创新、开发和售卖大型应用;PaaS+定制的交付生态(类Salesforce)。在「ToB行业头条」看来,每个时代都有其最基本的操作系统,这个操作系统是时代发展的基本盘,就如PC端的Windows,移动端的iOS、Android成为时代发展公共基础设施的存在。当然,不论是Windows还是iOS、Android,都是在不断完善自己的应用,从基本的文档、信息、网页等应用成长为集万千应用于一身。那么对于微盟而言,聚焦于数字化商业范畴,WOS新商业操作系统的 SaaS产品矩阵“7+X”中的“X”能产生多大的能量?生态创新共享平台还会吸引多少生态伙伴进行共创?结合WOS的技术创新和微盟多年来沉淀的数字零售运营能力,还将为品牌商家创造多大的价值?最后会不会成长为类Windows、iOS等强大的应用生态?这些都留有无限的想象空间。或许正如微盟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孙涛勇所言,WOS就像茂密森林下的黑土地,它拥有充满无限期待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