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服专访】5万人才vs百万缺口,AI领域的高额融资未必全无道理

近两年,国内人工智能企业的发展不可谓不快,一笔笔高额、高频的融资隔不了几天就会触动我们的神经。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已有超过4000家人工智能公司。

 

在这种喜人的增长趋势下,却有诸多行业人士认为,当下90%以上的人工智能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甚至有超过50%的人工智能企业都是泡沫。

 

对于国内人工智能是泡沫的说法,智能一点CEO胡云华(后文称胡博士,原因参见文末)在接受企服行业头条(微信ID:wwwqifu)采访时并不认同这种观点。

 

他认为:“价格总是围绕价值波动,高频、高额的融资是有原因的。因为AI创业公司对人才的要求非常高,再加上从事这个行业的人非常少,就证明了技术创业本身就是贵的,因此必然会有高额、高频的融资。

 

 5万人才VS百万缺口,物不是以稀为贵吗?

 

既然说到人才,那中国的AI人才缺口到底有多大呢?

 

马云曾在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表示,“中国在人工智能人才上极度缺乏,几乎没有人才。就人工智能而言,我们没有未来的专家,所有的专家都是昨天的专家。

 

胡博士在接受采访时也委婉的表示,虽然中国的程序员、工程师很多,可专注于做人工智能的,哪怕把做机器学习的都算上,整个中国的AI人才可能都不超过5万人。

 

全国不足5万?!那4000多家人工智能公司?都靠谁来研发呢?

 

也许这样的数字在行业外的人来看,多少有点不可思议,可从IT桔子在《2017人工智能人才白皮书》中披露的信息来看,国内的人工智能人才储备状况,确实不容乐观。

 

中国592家人工智能公司中约有39200位员工,而中国对于AI人才的需求数量已经突破百万,但国内AI领域人才供应量却很少,人才严重短缺,中小企业招聘更加困难。此外,企业对于AI人才的招聘门槛相对较高,硕士成为最低门槛。

 

白皮书中的592家公司显然是比较大的人工智能公司,可即便这样算下来,每家公司的平均AI人才也不过66个。那在整个行业人才不足5万,却有百万需求缺口的前提下,物以稀为贵,高额融资似乎很有道理。

 

就此推想,一家人工智能企业,光是招人就要花一大笔钱,而且招来的人还未必适用,这其中花费的钱,确实不是小数目。

 

 其实,投向AI领域的钱还不够多!

 

人才是一笔不菲的开销,可如何让技术落地,才是企业最头疼的问题。在AI行业有一个共识,如果想让1%的技术落地,那就需要为其配备99%的资源。

 

与其他领域不同的是,AI企业的发展,靠的不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而是要依靠技术的进步。可技术的发展需要长期的推动才会带来根本性上的变革。

 

如果是商业模式创新,可能砸钱,抢用户就行了,可技术是有门槛的,你要想让技术发挥最大的作用,那是一定是要掏钱的。”胡博士说,“如果AI谁都可以做,那AI肯定不值钱。所以从积极的层面来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高额融资肯定还会持续。

 

虽然高频、高额的融资确实会滋生浮躁,但胡博士并不认为AI行业存在很大的泡沫,反倒是觉得资本市场在人工智能领域投入的资金还不够。

 

20年前互联网刚出现的时候,大家都喊互联网泡沫,可是今天再想想,互联网的盈利模式已经很清晰了。不管是从To B领域还是To C领域来看,互联网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还离得开互联网吗?


如果把人工智能的时间窗口拉长来看,AI就不会是泡沫,只是说现在大家还没有找到更好的落地方法。从长远来讲,生产力变革、生态的变革不能一夜发生,它必须要有一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仍旧需要资本教育市场和资本助推技术发展。

 

确实,在这场人工智能的戏台上,会有百花齐放的盛象,但也会导致一大批人工智能企业落不了地,逐步消亡。可在商业市场,企业倒闭是很正常的现象。

 

因此,就着这个问题继续延展,究竟什么样的企业才能真正实现AI落地,能在行业洗牌期到来的时候存活下来呢?

 

 活下来的AI企业要具备哪些条件?

 

谈及存活问题,胡博士表示:“别人怎么做我不好说,不过从智能一点的角度来讲,要想存活下去就要持续创造价值。

 

可企业能否创造价值,真的很难判断。很多创业公司都说自己的产品有价值,投资人也一轮轮地投资,可直到企业倒闭,大家才事后诸葛亮的认为这家企业没有创造出价值。那在企业没有成功跑出来之前,我们怎么判断哪些价值是真,哪些价值是假呢?

 

这就是创业的乐趣所在,其实每个人都想把这件事看清楚,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能力。因此,创业要去不断地探索,如果一件事大家都看清楚了,那也就没什么机会了。创业是有方法论的,绝不是瞎猫撞死耗子的乱打,可创业的初衷一定是为了创造价值。

 

除却企业的根本是必须要创造价值这一点点外,胡博士又列举了4个AI企业存活必备的条件。

 

第一,人才储备。没有人,就算看到了需求,看到了市场,也造不出产品。

 

人其实是一个代称,包括技术、需求、竞争环境、维度时机等,只有在正确的时间,有合适的人,并且做了正确的事,企业才可能存活下来。

 

第二,技术。技术是AI企业能否落地的根本。

 

技术可以带来时间差,可以在别人没弄清楚产品前迭代,甚至研发出新产品。智能一点最强的竞争性在于我们有原创的研发能力,这就意味着我们不用等别人做出来软件,写出来论文再做研究。

 

第三,数据。人工智能领域的数据指的是经过深度加工、有标签、有反馈的数据。如果企业的数据能形成反馈,那就有了充足的壁垒。

 

第四,客户。客户是需求最好的验证人,只有产品能为客户产生价值,客户才会买单,否则产品就是没有价值的。所以,企业与客户建立了联系,客户也开始反馈有价值的信息,形成这样的闭环后,企业才可能持续发展。

 

后记

 

在智能一点的办公室里,员工都称呼他们的CEO胡云华为“胡博”,问及原因,胡云华表示:“博士是研究经历的一种体现,AI行业最注重的就是技术和经验的积累,一定程度上行业对你的信任也来源于此。比起称呼老总,叫博士更具专业性,而且这也是公司尊重技术,平等交流的企业文化。

 

胡博士把人工智能比作一个仙人球,而仙人球上的每根刺则是垂直细分的企业。“做研究就是要像那根刺一样,一定要从一个点扎进去。

 

所以,智能一点作为一家专注于电商客服领域的AI公司,主要为商家提供基于语意理解的售前智能导购服务。同时贯通了线上、线下多场景,并且主攻售前客服。

 

因为售前客服的服务更复杂,人工客服比例较高,市场也更为广阔,专注于售前,更有利于智能一点发挥自己的优势。

 

智能一点的盈利模式很简单,就是通过为商家提供服务,从而收取产品使用费。由于模式并不复杂,且智能一点曾在此前的大量采访中拆分过自己的商业模式,为了避免重复,企服行业头条(微信ID:wwwqifu)并没有在此篇文章中过多探讨智能一点的商业模式。

分享到

点赞(1)

说点什么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