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重人工智能解决方案领域,百度成功率更高,腾讯、阿里甚至不直接露面,而是由相关代理人打理;金融领域,阿里与腾讯有支付,与金融机构存在竞争,其他公司相对机会更多;有的客户要求国产带服务器的云厂商,竞标者都明白,华为最可能胜出。
撰文 | 蓝洞商业 郭朝飞
2016年7月,北京国贸一间会议室,唇枪舌剑。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百度总裁张亚勤、百度云总经理尹世明等高管无一缺席,会议交锋的核心是百度如何输出AI、云等技术。
一年前,百度云正式对外开放运营以来,这样的讨论已有多次。
从时间角度看,百度云是后来者,阿里、腾讯、华为等巨头早已入局,金山云、UCloud、青云这样的创业型公司也开始崭露头角,价格战此起彼伏。2014年的数据显示,当年3月,阿里云的云服务器、云存储和云数据库价格大幅下调,其中云存储降幅达42%;一个多月后,腾讯云宣布云服务价格全线下调50%。
百度云是否还有机会?这次会议上,百度管理层有了定论。
百度在B端市场发现,客户采购百度AI能力时,往往对云也有需求,已经用上云的同样需要AI。百度由此推断,B端更需要综合性解决方案。
李彦宏的观点是,云计算的内涵随着技术进步在不断发生变化,百度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积累,使得百度云不同于传统的云计算,而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三位一体”,“这也是百度智能云计算未来的发展方向”。
后来,百度将之总结为ABC,分别代表人工智能(AI)、大数据(Big Data)和云计算(Cloud Computing)。“中国的云市场,很像马拉松比赛,42公里领先者才跑到2公里,机遇很大。”2016年11月,张亚勤首次对外公布百度云计算切入点和战略时颇为自信。
过去三年多,百度云开始超车。
今年3月,百度在2018年第四季度财报中,首次单独晒出云业务成绩单,该季营收11亿元,是2017年同期的两倍多。2018年,百度云位列国内公有云第五名,2019年第一季度成为第四。
8月29日,百度云一口气发布18项智能计算新产品。9月2日,李彦宏宣布升级“云+AI”战略,提高百度智能云的战略地位,百度智能云与CTO体系高效融合。李彦宏将百度智能云比作百度AI产业智能化落地的“排头兵”,他更期待云能像一把尖刀,为百度拼出一条血路。
2018年接近尾声时,百度进行了一次组织架构调整。
其中,很大一部分跟云有关,原有的百度智能云事业部(ACU)升级为智能云事业群组(ACG),承载AI to B和云业务的发展。
李彦宏解释说,架构调整是为了加快AI与产业结合, 推动产业智能化进程,加速推进“云上百度”。他对云抱有很大期待,希望升级后的ACG能充分利用百度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及云计算方面的技术优势,为百度打造新的增长引擎。
这意味着,百度甚至将云提到与搜索、信息流并重的高度。ACG由尹世明负责,向张亚勤汇报。根据9月2日的最新架构调整,尹世明携ACG团队向集团首席技术官王海峰汇报。
李彦宏说,本次调整有利于加速TG中台战略实施过程中积累的底层技术能力向云输入,更有利于加速AIG(百度AI技术平台体系)的AI能力商业化,让技术更直接有效地在云平台上支撑业务。
据「蓝洞商业」了解,李彦宏对百度云业务投入了更多精力,对智能云事业部的要求越来越直接,同时也会倾斜更多资源,包括一些方向性指引。
百度智能云副总经理李硕告诉「蓝洞商业」,2018年12月百度组织架构调整以来,发生了一些变化,“组织通常反映的是战略,最直接的影响是,大家对To B这件事更有信心了。”
在百度内部,有了统一的To B作战方向,协同与协作更顺畅,百度智能云是整个百度技术产品输出的最基本底座,各事业群对外输出方案均以云为载体。比如,车企与百度合作,所有数据、地图都在云上。
外部市场对百度的感知则更清晰,合作伙伴的期望是与有战略定力的公司合作。
在百度之前,围绕To B与云业务,腾讯与阿里亦进行了大规模组织架构调整。不过,BAT云业务侧重点并不一样。
马化腾形容腾讯要为各行各业提供“数字工具箱”,在腾讯工具箱中,云计算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三项合并为一个工具,其他工具还包括公众号、小程序、移动支付、社交广告、企业微信和安全能力。
一位云计算行业人士认为,早期腾讯云业务有过摇摆,现在态度也不算是特别坚决,相比之下更多精力可能在微信小程序、支付及其生态。
阿里云已经走过10年。2018年11月,阿里云事业群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阿里巴巴CTO张建锋兼任总裁。
张建锋表示,组织升级之后,阿里巴巴与阿里云的技术完全拉通,阿里巴巴集团整个技术变成一个云上技术。阿里云要帮助合作伙伴完成三个转型,即基础设施云化,核心技术互联网化,把应用系统从原来的流程化为主,变成流程、数据智能并重的系统。
百度云更重人工智能。尹世明解释过,初衷是围绕“把AI技术商业化”这个核心来布局,以此构建业务体系。“作为百度AI产业化的载体,智能云将百度多年技术积累、工程化开发能力、资源生态三方面的优势进行整合,共享给社会,共享给产业,去加速每个产业的智能化升级。”尹世明说。
李硕承认,传统云服务领域目前价格战仍很常见,也有一定压力,但百度智能云通过精细化运营,充分挖掘计算性能、做好算力分布与虚拟化,扛得住打。
在他看来,To B赛道足够宽,也不像ToC头部效应明显,从最基本的商业逻辑来看,甲方招投标至少得找来三家公司。此外,BAT、华为都有自己的优势行业与领域,并非你死我活,即便在直接竞争的领域,也会发挥各自优势。
比如,一些重人工智能解决方案领域,百度成功率更高,腾讯、阿里甚至不直接露面,而是由相关代理人打理;金融领域,阿里与腾讯有支付,与金融机构存在竞争,其他公司相对机会更多;有的客户要求国产带服务器的云厂商,竞标者都明白,华为最可能胜出。
“云计算最终可能还是巨头的游戏,小公司必须找到自己的独特价值,否则可能扛不住。”
过往,百度更熟悉C端市场,对B端理解不多。
百度相关人士向「蓝洞商业」解释,云对外开放晚一些的原因可能在于,百度并不急于做无差异的云。人工智能技术逐渐被引爆后,百度开放了自己的AI能力,在此过程中找到了差异化路径,那就是将云与AI结合。
一家To C公司要嫁接To B能力并不容易。百度落地To B市场是一个艰辛的过程,起初其行业认知、资源和工作习惯等与B端有很大差异。
“(百度)做To B市场碰到过很多困难。”尹世明告诉「蓝洞商业」。
2016年,尹世明加入百度,开始带领百度云征战To B市场。尹世明先后供职于苹果与SAP,张亚勤第一次公开介绍尹时,称赞其拥有二十多年全球领军企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是To B市场的领军人才。
刚进入公司,一次内部会议上,大家说尹世明要把To B经验带给百度。尹世明觉得自己对To B理解还算深刻,不过也应该结合百度的To C经验,兼容并蓄。于是,他回答自己是来学习的。其实,也不全是谦虚。过去十几年间,他亲眼见证了To C互联网的迅猛势头,很多老牌IT企业落后了,尊重To B市场的同时,应该正视这一点。尹世明觉得,技术的发展应该带来全新的视角,未来可能是ToB、To C双相位。
百度智能云的遭遇,既有普遍困难,也有具体问题。
普遍困难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一段时间里,有人神话人工智能,导致行业和客户对人工智能期待较高。但现阶段,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更适合解决特定场景下的特定问题。另一类是沟通障碍,云计算、人工智能很多技术来自实验室,B端用户需要解决实际问题,前期双方往往难以沟通。
具体的行业问题在于,一方面,行业信息化水平不同,金融、通信等有技术部门的行业相对容易进入,工业、制造业、农业等领域则比较困难。原因很简单,工农业领域很多公司没有技术部门、没有自己的工程师,AI工程师也不可能跟其一线人员去讲自然语言理解、知识图谱和计算机视觉。
另一方面,在不同行业不同场景下,人工智能通用算法也会出现问题。
拿人脸识别来说,该技术引擎用于人证合一识别非常容易,但如果把这个模型直接拿到银行柜台,通过摄像头做人脸识别就有困难。银行柜员与客户之间隔着玻璃,图像捕获有重影,如果不进行调优,识别率极低,甚至不如人眼。
在语音识别中,如果普通话夹杂方言,或者带几个英文单词,通用算法就会受阻。另一种情况是,同一个词不同语境,意义不一样,语音识别引擎该如何理解。比如,百度云为中国联通提供机器人语音客服,大王卡是联通的套餐产品,一般语境下机器是无法理解的,必须经过学习。
尹世明认为最根本的,是要构建一个To B体系,包括研发、运营、销售、服务等。拿研发体系来说,To C互联网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但针对To B市场的产品,是有生命周期的,需要做好管理。
“我觉得这方面我们做得不错,很短的时间里就把这个架构搭完了,目前运营得越来越好。”尹世明说。
百度云找到了自己的节奏。是否进入一个行业,有三条标准:一是有可衡量的社会与商业价值。二是行业场景信息化基础好,利于AI落地,比如金融、运营商、航空公司和电力基等。而一些行业,甚至内部流程还处于Excel传递工作、数据阶段,AI直接落地难度过大。三是观察分析行业的长期成长性。
基于此,百度云首先选择互联网、媒体、娱乐等百度的优势行业,同时在AI相关行业与场景发力,比如金融、政府和工业等领域。
百度智能云的ABC战略也在不断进化。
尹世明说,2016年11月第一次提出ABC时,希望三者能融合,云的未来不仅是降本增效,更重要的是推动智能革命。此后,ABC有了2.0、3.0版本,开始赋能各行各业。
百度的ABC,不是简单的A+B+C,而是一套可扩展的架构,能够将各种技术灵活嵌入其中,形成ABC+X的扩展能力。
比如ABC+IoT,ABC负责虚拟世界,IoT负责物理世界,ABC+IoT就把虚拟世界和物理世界联合在一起。物联网的核心在于交互方式的发展和演进,原来往返于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只能通过电脑或手机,如今可以通过物联网,通过对话或数字等方式进行连接。
这种进化让百度在竞争中有了更多机会。
2017年7月,中国联通招投标智能客服项目,百度与阿里、科大讯飞等一同竞标。此前,中国联通采用的是科大讯飞的系统,如果百度想要胜出,至少要证明比现有系统更优。经过一系列比拼,百度在六个对比维度中,有五项拔得头筹,最终拿下这一单。
一个有趣的细节是,百度云智能客服与客户进行了16轮自然对话,在一般真实场景中,三四句对话就能满足实际需求。这意味着,百度云的自然语言理解能力更进一步,复杂问题也有可能在线解决。
眼下,百度智能云有了更大的目标。尹世明判断,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中国发生,这场智能革命正从基础建设阶段跃升到工业化阶段。
王海峰认为,驱动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都表现出很强的通用性,每一次工业革命到达高潮时,驱动它的核心技术就进入工业大生产阶段,呈现出标准化、自动化、模块化的特点。人工智能正将人类社会带入智能时代。
智能化时代可能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础架构构建阶段,主要是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三位一体的融合,目前已经基本实现。第二阶段,从现在到2025年,人工智能自身要大规模走向产业,核心是解决规模化应用问题。第三阶段,整个产业全面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极大地提升生产效率和财富创造,这将在2025年之后出现。
尹世明试图抓住这个机会,他认为工业化都要解决三大问题,即新的生产力、自动化、协同和共享。人工智能工业化,相对应的就是智能计算、智能应用、智能生态三大关键因素。
依此逻辑,尹世明提出一个所谓的AI工业化智能公式:人工智能工业化=(智能计算*智能应用)^智能生态。简单翻译一下,就是智能计算与智能应用相互交叉促进,通过智能生态实现指数级的发展,实现人工智能的工业化。
在这个思路下,百度ABC进入金融、互联网、零售、工业、安防、制造、能源等更多行业。
比如,在语音智能领域,除了人工智能客服,百度智能云新推出“智能来电小秘书”功能。一个电话打进来,不方便时可以先让小秘书接听,如果短信通知是重要来电,可以快速回复。如果是骚扰电话,小秘书还能与之相互攻防。假设是房产中介或汽车销售,小秘书能问出很多细节,供机主事后查看。
视觉智能方面,百度智能云产品也在升级。精研科技是江苏常州的一家制造企业,从事精密零部件制造,三星、华为、OPPO、VIVO、小米、亚马逊、谷歌等都是其客户。这些大公司对产品精密度、外观要求非常高,精研科技需要大量人力进行精准质检。
利用百度智能云打造的智能质检设备之后,解决了过去主要靠“肉眼+放大镜”来检测的痛点,能同时检测6个零件面的33种缺陷,将漏检率控制在0.1%内。数据显示,设备投资回报率则达到了传统机型的 6.5倍。
这些迹象均表明,百度智能云在百度地位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百度新的增长引擎。过去20年,百度主要依靠搜索,下一个20年,百度的希望在云与AI。
点赞(0)
说点什么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