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八年,一场2亿人的“俗世奇景”
焦丽莎 蓝洞商业 2019-06-06

封面1.jpg

《俗世奇人》里,燕子李三、狗不理这些天津卫的“怪异人物”,通过作家之手得以“复活”。一个世纪后,快手发现“每个人的脑子里都有一个平行世界”,正在以影像的方式,幻化成当今世界的俗世奇景。

撰文 | 蓝洞商业(ID:value_creation)赵卫卫

快手刘是个撂地摆摊卖糖的胖大汉子,他在街头表演小碗扣球这样的戏法,以吸引孩子们买糖吃。

这是1940年代的情景,天津作家冯骥才用寥寥数笔就勾画出这个市井小贩的形象。之所以叫他快手刘,就是因为他那双异常敏捷的手。

冯骥才或许想不到,几十年之后,“小碗扣球”早已成为魔术解密界的热门内容,在快手APP里,每一个观看短视频的人都可以轻松学会这门传统戏法。

而在冯骥才那部曾入选语文教材的《俗世奇人》里,36位生活在清末民初时期天津卫里的市井人物,更是跃然纸上。

燕子李三、狗不理这些天津卫的“怪异人物”,都是通过作家之手得以“复活”,书里既有显耀上层,也有市井民间。这本来废置的文学人物素材,只是因为冯骥才转念一想,何不写下来,“供后世赏玩之中,得知往昔此地之众生相耶?”

时光穿越到2013年,也有几位怀揣同样想法的年轻人。

那个寒冬,五道口华清嘉园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里,宿华与程一笑团队胜利会师。快手这座“记忆博物馆”的故事,就此开始。“每个人都需要一个记录和展示自己的平台,每个人的脑子里都有一个平行世界”。

如果说一个世纪前的天津卫人,需要借助百年后的作家之手得以偶然复活,那么当下,每个人都可以借助快手记录新鲜的生活,这是一个普惠的社区生态。

快手进入第八个年头,日活跃用户数量突破两亿。过去八年,当年作家笔下的数十位俗世奇人,如今以影像的方式,幻化成了当今世界的俗世奇景。

人间烟火处见大雅

“快手就像是一幅当代的《清明上河图》,不动声色地展现了芸芸众生的市井生活”。

当朋友把这个比喻转述给快手CEO宿华时,宿华是心有戚戚的。他的初心,不过是让尽量多的记录能够留下来,分享给所有人。

“让每一个人都有能力记录自己的生活,每一个人都有机会被世界看到,从而消解每一个人的孤独感,提升每一个人的幸福感”。

这样的“普惠”感,是快手转型短视频平台的初衷,而不论是千年前的《清明上河图》,还是描绘百年前的《俗世奇人》,其与快手一以贯之的,不过是于人间烟火处见大雅。

描绘人间烟火就是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一如《俗世奇人》用的是文学手法白描,快手上承载的,是一个比百年前更加公平和多元的世界。

2013年,“GIF快手”遇见宿华。

当时,程一笑的“GIF快手”团队窝在北京五环外的天通苑。三年时间攒了90万用户,拿了一笔30多万美金的天使投资。转型短视频社区,在宿华和程一笑第一次见面时,一拍即合。

以前的产品属性被延续,美食美妆萌宠等生活类视频曾一度占据主流,用户集中在三四线城市。让下沉市场用户活跃其上的社交应用,快手是第一个。

但是刚一转型,用户就泼了一盆凉水。原本的短视频转GIF功能被藏起来,”因为不适应,用户一下子走了90%。”宿华曾在采访中回忆,他们只是暂时的离开,后来都回来了。

这得益于创始人程一笑和宿华早期就定下的规则,快手平台面向每一个普通人,依靠算法普惠和成就每一个人。“你看快手后会发现,这个世界上的人们生活丰富多彩,你的朋友圈子真的太窄,多的是你想象不到的奇特和新鲜。”

2016年的4月,快手注册用户突破 3 亿。为了庆祝,宿华还跟同事们去吃了碗拉面。

在快手平台上,不管是用户,还是流量,大多是“自来水”。这种非抖音强运营的模式和对用户体验的追求,也使得其形成了一个拒绝流量倾斜的用户社区,内容虽有参差不齐,却蔚为壮观。

湖北青年石神伟,凭借着在建筑工地上的高难度健身视频,让“搬砖小伟”这个名字成为真正“寒门贵子”的代名词;

快手耿哥因一系列无用的发明而爆红,令人追捧的原因,不过是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以及现时代的动手能力。

他们在快手上展示自己,也成就自己,其真意甚至改变了某种现实。这也是为什么从2017年开始,快手老铁们的ID上,大都自发写上“感谢快手官方”。老铁们,能懂宿华的初心。

宿华曾说,未来5年,希望快手能解决10亿人生活记录问题 ,而对他来说最有价值的事情,就是600年后的人们也能看到今天的记录。

“程序员”的执念

2016年年初,写了22年程序的宿华彻底停止亲自维护代码。

事情的起因,是CTO陈定佳与宿华的一番对话,“你代码是写的挺好,但如果你写的东西出了 bug ,你说人家工程师是骂你还是不骂你?骂你怕你开他,不骂你他又烦燥,你说修理还是不修理?”

八年来,宿华这个“程序员”对于技术的执着从未改变。但是,程序员之外,他必须真正成为一个管理者。

此后,宿华在清华时的同学郑文回国加盟快手,出任快手AI技术副总裁;前阿里巴巴高级算法专家严强,被挖来负责快手的商业化研发;后来,前美团CTO罗道锋等技术人才的加入,都巩固了快手的技术力量。

高技术壁垒筑起,工程师群体占据着快手员工比例的八成以上。用科技来提升每一个人的幸福感,这是快手的使命。

按照快手官方公布的数据,日均活跃用户突破2亿,原创短视频库存 80 亿,每日产出 UGC 内容1500w+,视频播放次数 150 亿,每天点赞数 3.5 亿+。

记录和普惠,是快手身上一以贯之的最重要标签,而这一背后的实现路径则是硬核的“技术驱动”。

驱动源自于快手对技术执着追求,在变与不变中,不停地抬头与反思。

不变的是AI探索,变化的是AI 技术的迭代,贯穿于内容生产到内容分发的全产业链。不论是内容生产上通过AI技术让内容更有趣,还是通过不断训练和提高AI理解用户的能力,都在实现人和内容的精准连接。

现阶段,人比AI更能理解独特的个体情感,但在需要同时理解数亿用户的时候,显然AI更具优势。也许有一天,人工智能系统能够像人类一样去理解生活中的片断,能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情绪情感,甚至是灵感。

技术,也让快手更有温度。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成都的滑板少年,他一直闷闷不乐。直到玩滑板收获了大批滑板爱好者的交流和关注,这个少年笑容多了起来。被广阔的世界看到,以及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正是技术驱动所赋予“老铁们”的幸福感所在。

当理性的技术与感性的“普惠”价值观相碰撞,正在快手发生化学反应。

相比抖音的强运营的算法推荐,快手则是更普惠的分发机制、注意力分配原则。目的很简单,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被看到,不刻意培养KOL,不针对明星流量倾斜。

难与不难

2018年年底,是短视频行业的决战时刻。

但是,快手的火速爬升并未停止。经历了2018年短视频商业化的全面扩张后,快手在今年5月突破2亿日活。

快手副总裁王强曾公布这样一组数据:2018年,在中国有超过1600万人从快手平台获得收入,其中,340多万人来自国家级贫困县区。

早在2017年,快手试水商业化的时候,宿华就一再纠正,他真正看重的是商业内容的正反馈。其意味着快手的信息流广告和商业化内容,可以像正常内容一样,受到用户的喜爱和认可,并且可衡量,可量化,从而避免打扰用户。

在长达两年的尝试里,快手也希望能探索出一条平衡用户体验和商业价值变现的路径。2016年的时候,快手商业化团队只有三个人,如今成长到300多人。

在这个商业化矩阵里,快手将把信息流广告、话题标签页和粉丝头条归于快手广告;开放商业营销平台,建立快接单、快手小店为主导的社交生态;把矩阵号、商业号为主导的内容生态开放。

流量变现并不难,难的是,如何保持平衡并持续变现?

有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中国整个广告市场会有6600亿规模。而根据QuestMobile数据,快手24岁以下用户占比达66.6%,二线城市用户占比达29.3%,四线及以下达40.3%,在二三四线及以下城市渗透率高度稳定。

以慢思考、快行动著称的快手,步伐正在加快。

信心来自于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在快手商业化副总裁严强看来,“所有的营销最终都会落到消费者那里。快手一二线城市的用户占比在不断提升,三四线城市的覆盖健壮。快手商业化要做的,就是顺势往前走,往人最多的市场走。”

与大多创业公司“改变世界”的野心不同,快手只想记录世界。它的想法很简单:给普通人用,没有流量倾斜,不捧KOL,做一只“隐形”的手。

分享到

点赞(0)

说点什么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