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钉最大对手出现 它的出现将改变产业互联网格局

ERP系统的质疑,不好用?还是不会用?

ERP系统,被很多企业“视若珍宝”,但是ERP系统的根本,并不是扮演“雪中送炭”的角色,而是为了让管理“锦上添花”。

ERP系统要在企业顺利实施,企业管理模式必须具备工作规程标准化、管理流程规范化的先决条件,不满足先决条件ERP实施成功的可能性会很小。在中国,很多企业仍旧处于“人治”管理阶段,这种“灵活”的管理方式恰恰是ERP系统最不能“接受”的。

不仅如此,ERP系统从推出到火爆再到在实践中由于效果不佳而被质疑,究其原因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信息孤岛。

ERP本身并不是产生信息孤岛的原因。由于ERP的构建一般率先由特定业务领域的工具系统开始,从而逐步在整个企业中铺开,一开始就进行跨越业务领域的跨部门管理流程梳理非常困难,所以部门级别的ERP应用成为主流。这就在客观上造成部门之间与不同层级之间的这些系统中,由于缺少统一规划导致信息不畅通、不同步,这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如果这些系统之间没有集成,那么每个系统都是一座信息孤岛,ERP的应用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人治”造就了不会用ERP,而“信息孤岛”造就了不好用的先天体质。

产业互联网,现代企业管理的新大陆

如今互联网产业的“上半场”已接近尾声,“下半场”的序幕正被拉开,互联网的主战场正悄然从消费互联网(To C)向产业互联网(To B)转移。产业互联网就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结合,在“互联网+”政策号召下,借力互联网技术实现转型。通过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整体上优化企业运营效能。

腾讯和阿里巴巴这两家中国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都提到要将自己的业务重点放在产业互联网上,许多传统企业也表示,要利用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契机,努力提升生产效率,实现企业转型。

钉钉,“智能”办公,管理能力堪忧

2014年12月,阿里旗下的钉钉上线。四年里,从软件层面的 IM、OA 延伸到HR SaaS、智能客服,再跨出企业软件的范畴研发硬件,一年内接连发布智能前台M2(考勤机)、智能通讯中心C1(路由器)、智能投屏FOCUS等办公产品;钉钉成为中国To B 生态体系内最为特殊的存在。钉钉走到现在,已经从1.0版本的沟通工具转型为以「统一通讯」为基础的协同办公平台。但是在笔者看来,钉钉只让办公看起来更智能,而其助力管理的能力堪忧。

企业级应用市场是一个高壁垒的行业。很多著名企业倾注几十年精力研究,亦不能做好某个应用(不管是HR、OA、还是CRM、ERP),因为企业应用有其特殊性:个性化与专业性。例如,某跨国软件及信息化服务巨头于2010年成立研究组,致力于行业垂直化管理软件平台开发,但是到2015年,团队宣告解散,研发无疾而终,因为横在面前的课题,在传统软件开发思路下根本无解。想在企业管理涉及的多个业务领域内提供效率工具进而拓展到企业全面管理的软件构建思维处处碰壁。钉钉虽然拥有700万+的企业组织用户,但在企业级应用市场也只是作了皮毛之功。

钉钉,微云平台提供IM、OA、网盘、邮件等基础信息化产品,接入ISV(独立软件开发商),技术思路还是C端思维,从C端入手,针对个人,属于以用户驱动入手的产品,是在沟通软件的基础上逐步叠加其他的管理模块,而且这些管理模块从设计之初就是独立的,因此在未来要实现企业内部的联动几乎是不可能的。同时,在技术架构上,由于不是从企业全面管理的视角出发进行设计,缺少支持各模块数据共享和互操作的技术基础,所以无法应对企业管理整体规划。钉钉和很多平台采取同样的路径,是在现有平台基础上开发企业管理模式,而缺乏在企业管理层面的足够积累,在应用和技术层面都存在先天的缺陷,因此并不能够完好解决企业管理智能化的问题。可以说,钉钉,微云平台都是披着互联网的外衣,按照传统管理软件思维模式进行企业级应用软件开发,这必然无法解决企业管理信息化中信息孤岛问题。

连接“信息孤岛”,突破!

哈佛大学商学院的两位教授鲍德温和克拉克在其著作《设计规则:模块化的力量》一书中提出产业的设计规则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架构层面和应用层面。

在架构层面,一定要有统一规则,降低协调成本。

在应用层面,利用模块化形式让具体的应用开发者设计自己的规则。

这样,产业既能达到整体协调的一致性,又能保持足够的灵活性和创造力。在云计算时代,构建管理软件系统也是这样:采用IaaS + PaaS + SaaS系统架构,可以较好地实现上述架构层面和应用层面的有机统一。基础设施在最下端(IaaS), 平台在中间(PaaS), 软件在顶端(SaaS)。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目前仍跑在传统架构下,业务逻辑复杂,管理逻辑“随性”,让企业信息化充满艰难。要想实现信息技术推动管理水平的提高,就需要面对从系统上云到业务上云的转变。业务的改变带动了企业IT架构的变革,业务上云,就需要对传统IT架构进行升级,也只有PaaS架构才能实现。

作为云计算模型中的能力层,PaaS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将业务与IT融为一体,从而也成为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进行架构升级的必然选择。PaaS为应用交付、资源管理、运维效率、业务支撑提供了基于新一代IT架构的重要支撑体系。通过微服务架构和应用,开发人员开发的架构和业务一脉相承,落地敏捷开发,IT和业务紧密结合,从而更好地支撑业务创新。

四个重要组成部分,理顺PaaS架构

在阿里巴巴苦心钻研多年未果,国际知名企业放弃研发的环境下,一家国内新兴起的软件公司北京金斗云辉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出了一套在笔者看来,真正意义上拥有PaaS架构的企业管理系统——金斗云智能管理平台。笔者有幸与该企业创始人齐洪庆先生有过一次深度交流,获益匪浅。齐总表示:该平台拥有自主研发并取得专利的世界先进的支撑SaaS平台开发的PaaS架构,创造性的实现了云模式下企业管理服务隔离。作为一款颠覆性的企业级云平台管理系统,金斗云智能管理平台,以企业垂直化管理为切入点,以企业管理岗位为核心的开发思路,并与互联网结合。创始人齐洪庆还表示,在平台启始阶段,他便提出了一套非常新颖且有效的理论,他将发展产业互联网的推动力概括为四个重要组成部分,即:团队、技术、管理思维、应用场景。通过这四个维度象限,实现了软件应用与企业管理的深度融合,就像车之四轮,驱动企业提升管理效率,实现降本增效。

齐洪庆还说道,金斗云智能管理平台更大的价值,还在于构建行业的全新生态。其PaaS平台构建的EIE企业智能生态系统,实现企业和企业连接,同时连接行业的上下游,连通两侧企业的内部数据,在同一个平台上实现直接沟通。这个生态体现了“互联网+”的本质。“互联网+行业”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叠加裂变、效率倍增,实现1+1>2。它将重构传统产业链和业务链,真正实现“产业互联网”提高跨企业协同效率的目的。目前,该软件率先在建设行业落地开花,并最终拓展到全行业。

今天,互联网科技正以一种无可想象的方式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数字化转型的契机加之互联网应用的层出不穷和快速迭代是产业互联网快速发展的驱动力。时势造英雄,英雄改时势,企业管理云平台的领跑者金斗云智能管理平台引领行业发展趋势,基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的PaaS架构,已经形成市场的绝对壁垒。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此后很长时间内,金斗云智能管理平台都会是企业级应用市场的“独角兽”。


分享到

点赞(0)

说点什么

全部评论